发布日期:2025-08-01 浏览次数:
近日,铜陵学院与安徽海亮联合开展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取得新进展,该校首批机电工程相关专业40余名学生圆满完成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,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向纵深发展迈出坚实一步。
作为校企深化合作的重要实践,本次活动通过产线实操、技术观察、理论验证等环节,构建起工业场景与课堂知识有机衔接的沉浸式教学模式,为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探索新路径。
在安徽海亮智能化生产车间,学生们依次深入熔铸、轧拉、盘拉、成型等核心工序,通过对比传统制造与智能制造在加工精度、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显著差异,结合《材料成型原理》课程知识,系统梳理铜加工产线的运行逻辑。特别是在PLC控制柜开放观察环节,学生们透过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设备联动的可视化展示,直观验证了《自动控制原理》课程中闭环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。
作为此次认知实习的承载平台,安徽海亮自2010年成立以来依托集团技术积淀,已发展为长三角地区高端铜加工领域的标杆企业。其中,第五代低碳智能生产车间集成AGV、智能行车、MES系统等数字化技术,打造出行业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管理体系认证,成功获评安徽省重点实验室、安徽省技术中心、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,拥有各类专利技术71项,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真实的场景支撑。
亲眼看到自动化生产线如何运作,让我对机电工程专业的行业前景充满信心。参与实习的学生表示。这种将工业现场转化为教学场景的创新模式,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,帮助学生深化了对专业应用场景的理解。
此次认知实习是安徽海亮与铜陵学院落实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。未来校企双方将重点推进实践课程联合开发、科研项目联合申报,并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,通过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,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。同时,该项目计划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,为机械工程制造行业的技术革新与人才储备提供持续动力。
随着校企共建智能检测实验室等项目的逐步落地,双方在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三链融合的探索将持续深化。安徽海亮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、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,与高校人才培养形成双向赋能格局,为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升级注入新动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